中华品牌之家欢迎您~!
设为首页
我们在应对人生不可预知的各项风险中,越来越感受到了保险的重要性。可保险行业服务水平参差不齐,乱像丛生,导致了很多人深受其害,深陷保险的“骗局”,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除此以外,维权渠道不够清晰,很多人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维权途径,最后也只有默默忍受不想要的结果。
近期,通过北京邵女士的事件,了解到保险维权这个概念。简单地说,就是消费者买保险被“误导”后,采用合法合规的方式,追回正当利益的过程。
从邵女士的维权顾问团队——北京四十法律咨询有限公司了解到,在保险维权中会遇到的几种情形。
一、消费者被“信任”误导
银保渠道是首先要提到的,很多的银行理财经理都是在有意设计“诱导”购买,把保险说成存款、理财产品等,偷换概念的说法不一而足,利用客户对银行的信任,冲动购买。等缓过神发现被误导后,10天的犹豫期早已过去,错失了全额退保的机会。
其次,个险渠道的人情销售是一大公害。
保险行业的热情是大家有目共睹的,对待客户比对待家人还亲,各种关心照顾为的就是抓住客户的心。我们的社会其实核心还是一个人情社会,陌生人都会让你倍感亲切,更何况亲近的熟人?
有些案例下手之残忍,让人叹为观止。
河北唐山的农民,拆迁款刚到手,被“误导”,被代签名,买了所谓的理财险60万。
广东潮州的女士,将为女儿上学准备的30万存款,全部买了保险,多数是理财险。
就连陕西某地的大学老师,也被银行保险销售误导,买了10万元理财险。
二、保险销售误导面广,维权成本高,维权人吃尽苦头
我们看到很多因保险销售误导而维权的案例,不是告诉大家保险不能买,只是希望消费者能公开公平的全面知情,并且理智慎重的选择,而不是被动的接受。由于保险销售误导的花样性和针对性,老年人往往深受其害并毫无察觉,等被子女发现上当受骗后,为时已晚。
这种情况下,如果投诉到保险公司,往往拖而不决,要找律师,费用较高,打官司有不确定性,周期漫长,并且取证也很困难。个别事件严重的维权人还会被威胁,利用心理战拖延且不配合,消耗你的精力和财力,等着你自动放弃。
北京邵女士的案例属于银保误导,在跟银行和保险公司沟通协商过程中,银行推卸责任,保险公司拖延不配合取证,甚至新华保险公司的业务员还在一口咬定代签字是本人签字,欺诈客户。
三、保险误导花样百出,超出你的想象
保险业务人员都经过专业的训练,在针对不同人群和不同环境下,会有各种不同的应对手段,花样百出,让你晕头转向。种种手段都是为了快速签单,下面列出几个最常见的方式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1、号称保险能够躲债避税的;
2、把保险产品说成银行存款或理财产品的;
3、宣传保险产品即将停售的;
4、回馈老客户的产品或礼品;
5、承诺高息收益的;
6、做不实宣传的,如夸大保障范围等;
7、代签名的,包括业务员代签名或唆使其他人代签名。
等等如此。
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困扰,可以把具体情况发送至,专业的维权顾问团队将为你提供咨询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