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品牌之家欢迎您~!

设为首页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华品牌之家 > 家居 > 正文

清朝武将最高规格谥号 三百年里只有八个人获得过

时间:2019-09-04 17:08:51 阅读:1 来源:
摘要南宋大词人辛弃疾说:“了却君王天下事,嬴得生前身后名。”对于一名武将来说,赢得身后名的最好方式就是获得一个高规格的谥号。我们知道,文官最高规格的谥号是“文正”,那么武将最高规格的谥号是什么呢?答案是:

南宋大词人辛弃疾说:“了却君王天下事,嬴得生前身后名。”对于一名武将来说,赢得身后名的最好方式就是获得一个高规格的谥号。

我们知道,文官最高规格的谥号是“文正”,那么武将最高规格的谥号是什么呢?答案是:“忠武”。从汉朝到清朝,获得“忠武”谥号的名将寥寥可数。诸葛亮、尉迟恭、郭子仪、岳飞、韩世忠都是“忠武”谥号的得主。而卫青、霍去病、关羽、李靖、徐达、戚继光等名将均与“忠武”无缘。

屈指一算,清朝近300年里,居然只有8个人获得过“忠武”谥号。他们分别是杨遇春、向荣、马玉昆、塔齐布、邓绍良、李续宾、张国梁、张勋。熟悉清史的人一眼就看出,在历史上知名度更高的岳钟琪、福康安、海兰察、冯子材、僧格林沁等人都没在这张名单上。

那么,这8名获得“忠武”谥号的人做过哪些功绩?

杨遇春:杨遇春是四川崇州人,武举人出身,一生经历乾隆、嘉庆、道光三朝,驰骋疆场数十年,几乎无役不予。令人吃惊的人,杨遇春每次打仗均亲临前线,冲锋陷阵。但他从来没有受过一次伤,仿佛箭羽、子弹都躲避而过,因此被赞为“福将”。1837年,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夕,杨遇春因病去世,享年78岁。杨遇春被追赠为太子太傅、兵部尚书,入祀贤良祠,谥号“忠武”。

清朝武将最高规格谥号 三百年里只有八个人获得过

向荣:向荣也是四川人,原是杨遇春部下。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响后,向荣被紧急调到山海关驻防,也算是参与了这场影响深远的战争。向荣真正扬名立万,是参与围剿太平天国运动。向荣三次被革职,又三次被起复,堪为传奇。后来,他被清廷任命为钦差大臣,暂署湖北提督,建立江南大营,与江北大营一起围困天京。然而一年后,在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的猛打猛冲下,江南大营被摧毁,向荣忧愤成病,死于军中。清廷为表彰向荣的英勇精神,赐谥号“忠武”。

马玉昆:马玉昆是安徽人。早年曾经作为左宗棠部下,参与万里远征新疆一役。新疆平定后,马玉昆驻守新疆达10年之久。1894年,中日甲午战争爆发,在初期的平壤战役中,马玉昆率部坚守平壤东门及大同江左岸防线,日军寸步难进。然而由于叶志超贪生怕死,率败兵狂奔500里,退回中国,导致马玉昆等人的努力前功尽弃。1900年,马玉昆又参加了抗击八国联军之役。到1903年,日俄战争爆发之际,马玉昆还奉命驻守古北口一带,密切关注日俄军队动向。1908年,马玉昆病逝,被清廷赐谥号“忠武”。

清朝武将最高规格谥号 三百年里只有八个人获得过

塔齐布:塔齐布是湖南人,曾国藩部下一名虎将,在围剿太平天国运动中崭露头角,收复湘潭、岳州、武昌、田家镇等地,立下显赫功劳。1855年,塔齐布在攻打九江时久攻不下,又遭到曾国藩指责,羞愤交加,呕血而死,时年39岁。塔齐布被清廷赐谥号“忠武”。有意思的是,同被赐“忠武”谥号的南宋名将岳飞,去世时也是39岁。是以湘军名将彭玉麟在悼联中说:“谥并武乡侯,湘鄂战功青史在;寿同岳少保,古今名将白头稀。”

邓绍良:邓绍良是湖南人,是向荣的部将。向荣死后,江南大营得以重建,邓绍良成为江南大营的一员悍将,多次率部主动出击,是太平天国的心腹大患。1858年底,邓绍良被太平军击毙于湾沚镇(今安徽省芜湖县),时年57岁。邓绍良被清廷追封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,谥号“忠武”。

李续宾:李续宾是湖南人,贡生出身,是曾国藩部下。李续宾作战英勇,敢打硬仗在九江之战中,塔齐布羞愤而死后,李续宾继续苦战一年半,终于将九江攻克。1858年11月,在三里河之战中,李续宾孤军深入,陷入太平军的重兵包围,战死沙场,年仅40岁。李续宾7年间,“先后克复四十余城,大小六百余战”。为了表彰李续宾的功劳,清廷赐予“忠武”谥号。

清朝武将最高规格谥号 三百年里只有八个人获得过

张国梁:张国梁是广东人,生于1823年。张国梁年轻时曾经占山为王,后被清廷收抚,成为一名清军军官,后追随向荣参与围剿太平军,是清军江南大营中的一名猛将。1860年,太平军采取调虎离山之际,第二次攻破江南大营,张国梁率部撤退时溺死于河中。太平军名将李秀成将张国梁尸体收殓,说:“两国交兵,各忠其事。生虽为敌,死尚可为仇乎?以礼葬之下宝塔。”清廷则赐予谥号“忠武”。

张勋:张勋是江西人,他是著名的“张勋复辟”的主角。1923年,张勋在天津病逝,享年70岁。那时候,末代皇帝溥仪虽然已经下台,可仍然居住在紫禁城,俨然小朝廷。为了感谢张勋对清廷的“忠实”,溥仪赐谥号“忠武”。


推荐阅读:叶紫网

网站介绍 | 老版地图 | 联系我们 | 版权声明| 网站地图

中华品牌之家版权所有 未经允许 请勿复制或镜像 Copyright © 2012-2019 http://www.cnppzj.cn, All rights reserved.